紅磚巷 Brick Lane
網站: http://www.visitbricklane.org/
地址: Brick Lane London (地圖)
交通:
Underground - Aldgate East station and Liverpool Street station
Overground - Shoreditch High Street station
照片拍攝日期: 2013/4/20、4/21、5/21、5/24
我相信每個人心目中倫敦的樣貌都是不一樣的,但是大家應該多多少少都會認同,倫敦東西區的風情大大不同,是年輕.創意.復古的綜合體跟皇家貴族的差異,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旦看你的錢總往哪兒撒、愛逛的是哈洛斯 Harrods 的國際精品,亦或者是貼近文化民情的的跳蚤市場 Flea Market?
倫敦人很講究穿著,在我看來,這裡的確很有「倫敦自己的風格」,學院風、皮衣、窄褲、牛津鞋,隨隨便便就能講出屬於倫敦的代表性單品,與其買名品,人們更注重個人獨特的個性,似乎在年輕人眼中,能在市集裡挖到便宜的寶物並作出厲害的穿搭,才是真正的時尚,這遠遠比全身名牌一身貴氣來得令人佩服。
Brick Lane 是一整區以 Brick Lane 為中心發展的地區,也是近期不少倫敦年輕人愛跑的地方,通常逛 Brick Lane 有幾個重點:街頭塗鴉藝術、獨立音樂唱片、二手衣、市集、名牌出清品,這裡很大不只是小小一條 Lane,所能容納下的事物也很多,這篇就來看看什麼是我心目中的 Brick Lane:
Brick Lane 就在我們借宿的 Pamela 家附近,事實上我們每天去搭地鐵的時候都會經過 Brick Lane ,在倫敦待的13天12夜每天都在逛,應該會有人覺得很幸福吧哈哈
這是 Pamela 家附近的公園養的羊兒,但我不能出賣朋友告訴你們這是哪個公園XD
這裡很多移民,所以人種也比較複雜,晚上要特別小心,不過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背景,Brick Lane 的接受度比其他地區來得高,更能接納不同個性、文化、風格,所呈現出來的味道更是不一般。
Brick Lane 也以 街頭塗鴉藝術 Graffiti 聞名,大可在附近隨意走走,也許也能在一個不起眼的轉角甚至垃圾推旁發現有趣或瘋狂的塗鴉
DAY 1 去 Greenwich 的路上,在 Brick Lane 附近的一間咖啡廳停留,是 Pamela 室友帶我們去的,大部分英國的小店就差不多長這樣,還遇到一隻很特殊品種的狗狗<3
另外二手衣是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部分,隨便拍了幾間二手衣店給大家看:
3件10磅的店超便宜!!! 當然像皮衣這類的價格就比較高,衣服山弄得跟台灣的二手市集沒什麼兩樣,請參考 >> 省錢請你跟我這樣做-四四南村Simple Market二手市集擺攤去,不過至少二手衣的整理的都算不錯。
這間的分類很雜亂,風格也不一致,感覺就是隨便一個大眾風格的路人不要的衣服拿來堆在地上,不是經典,沒什麼可看性。
這間的品項就超多,分類也很詳細,所以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逛
大多都是非常復古的款式,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,越是老的東西作工越是精緻,真的非常迷人
而這間雖然沒有上一間來的大,但衣服保存的比較好,也比較乾淨
vintage 復古的風格,就是要真的穿上二手衣,才更有幾零年代的風味。
來談談古著吧,很多地方像是歐洲、日本,vintage 風格、二手衣都是被廣泛接受的,約莫10幾年前應該台灣最熱衷古著風格的年代,如果有人跟我一樣 follow 到那個年代就會知道當時西門町有多少二手衣店,堪稱是史上難得一見的古著盛世,就算真的不喜歡穿舊衣服的然好像也都會買個幾件來應景。
但流行就是快速替換的,後來的風格完全掩蓋掉古著的鋒芒,HIP POP、PUNK、109辣妹....到後來的韓風,真的好可惜當初台灣最紅的二手衣店現在全倒光了!!!!!!
再說到日本,很羨慕他們是一個能把各個派系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方,不只是單一主流而是百花齊放,各派系就像一種信仰,日本妹厲害的地方還在於總能找到自己的風格,死忠堅持自己的信念。
那台灣呢? 總擺脫不了日韓歐美的影子,台灣自創的品牌款式總是在仿冒其他國家(搖頭),最近的主流更是「沒有自己的風格」,東抄西抄...哪個單品好看就搭上身,最後學到四不像,只好說自己是mix的混搭風格 lol
台灣自己的風格就屬檳榔西施的台灣辣妹風一路走來始終如一
大部分的人都安於現狀,太少人能真正追求並找到最喜歡又最適合的風格不被主流給影響,看路上的人跟自己,在流行這塊都是大大退步的!!!
隨著年紀啦、眾人目光、上班方便度等因素,我也落入這樣的窘境,讓自己從一個熱愛奇裝異服的人變成一個大眾妹了><
很感慨自己已經失去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穿衣風格了,而當我走進 Brick Lane 氛圍如此濃厚的地區,這種感觸就越深,對我來說倫敦的東區市集、二手衣集散地 Brick Lane 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,居然能讓我將真心話全盤托出。
好惹,往事莫再提,讓我們繼續逛下去:
這個廣場平日都滿冷清的,假日則會擺出桌椅,然後就好多人在這裡曬太陽喝咖啡,和平日完全是兩個樣子
廣場對面的藝術牆,是玩滑板的暴龍小子
Brick Lane 有大大小小不同的 Markets,這篇我先介紹離比較近的兩個 - Sunday UpMarket、Backyard Market,另外我還逛了頗富盛名的 Old Spitalfields Market,因為照片比較多,分一篇寫 >> 斯皮塔佛德市集 Old Spitalfields Market。
Sunday UpMarket
網站: http://www.sundayupmarket.co.uk/
地址: Ely's Yard, Greater London E1 6QL (地圖)
廣場附近的 Sunday UpMarket ,是個只有星期天才會開的超大室內市集,這種集體的市集就會囊括各式各樣的店家,倫敦年輕人自創的品牌、手工藝品、家具家飾、二手衣、創意商品、古玩,甚至到那些可能台灣都買得到的類似時裝風格衣等等
牛津靴跟包都是自創的品牌,倫敦是世界消費最高的國家(吧?!),自然推出自創品牌的價位也不是開玩笑的,隨便一雙鞋一個包也是得花上四五張小朋友的喔。
Sunday UpMarket 可以逛滿久,東西很雜不過也不是那麼觀光
Backyard Market
網站: http://www.backyardmarket.co.uk/
地址: The Old Truman Brewery, 91 Brick Ln London E1 6QL (地圖)
走到更裡面會看到 Backyard Market,上面那個大看板其實是空橋,所以沒有市集的時候感覺比較像廢棄倉庫XDD
Backyard Market 和 Sunday UpMarket 賣的東西其實都大同小異,不過我覺得 Backyard Market 的素質更好一些,可能是因為比較小,店家比較集中的關係
逛市集真的很享受,因為你不知道下一攤會帶給你什麼樣的驚喜,擺的東西其實不外乎就是那些,但這裡的市集並不像台灣近期熱門的那些重複性那麼高,且差別在於台灣市集大多是量產的新品,或是用處不大的創意小物,市集多半不能代表台灣或台北,有些你會覺得很商業化或是老闆只想賺錢;而倫敦的市集比較像是他們把這些「我們看似有點不實用、很復古的事物」融入在他們的生活中,事實上市集就是代表他們的文化與生活。
Brick Lane 的市集距離都有一大段,而且來這裡的人也不見得全是為了逛市集,所以吃的東西也幾乎集中在室外的樣子,攤位也沒有太多
這區佔地算很廣,Brick Lane 其實有一大堆屬不清的市集,最早的 Brick Lane Market 還是農市場,販售蔬菜水果等作物呢,後來隨著移民湧入發展了紡織、服裝產業,在這裡的街道有很多空橋,感覺就是以前或現在的工廠在使用的(?),難怪這邊有很多英國品牌的 Factory、Outlet、微微瑕疵的國際精品、或是品牌的 Sample,都可以用低廉的價格買到名牌,而且還是真品!!!
因為移民的關係,附近很多中東人、中東店家,人種複雜,可以看到不少咖哩店。
舉例來說,像是超級 tiny 的 Blackmans,要買真皮鞋靴、牛津、Dr.Martens...拜託請衣定要來這
可參考分享過的文章 >> Blackmans Shoes
另外我還赫然發現 Underground 的專賣店,當時簡直要瘋了,這個品牌的靴子在我高中時期的心目中可是夢幻逸品,台灣一雙動輒一萬,到最後我還是沒能下手,多年後的今天在與它相遇還是很心動,只是我已經不走這風格了!!!
像這間就是專賣 Sample 的樣衣,外面貼了很多品牌,可以先參考再決定要不要逛
另外有些樣衣店或是 outlet 都是要先付款入場費才能進入的,時間有點久不太記得是多少錢了,大概1-5英磅上下?
最後走得比較靠近 靠近了,路也比較大,遇到一間超級無敵好看的腳踏車店-TOKYO BIKE,店前的腳踏車根本就是活招牌,也太太太太太好看了吧!!!!!!
在 Brick Lane 這個曾經邊緣化卻近期在年輕人心中崛起勝地,有太多可看之處,雖然住在附近,也無法用短短不到兩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