倫敦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揭密千年不朽的木乃伊之謎

41d169e7f11e3adc7c700b6a8968bde5

大英博物館 British Museum 成立於1753年,源自 Hans Sloane 爵士兼收藏家的私人館藏,Hans 過世之後把收藏品捐贈給國家,成了大英博物館的基礎館藏,爾後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............大英帝國在世界各地展開了掠奪世代,將各國珍寶一一奪回,造就今日大英博物館為世界規模最大、館藏最多的博物館之一。(怎麼好像不是誇獎XD)

目前大英博物館約有800多萬件珍貴展品,但大批展藏礙於空間無法展出,只能輪流或是借出給其他國家,目前在博物館內展示的大部分都是各國的考古文物,多數自然歷史標本則移至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 收藏。

 





d92747939b6ab90547eedc6662d681e0

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

  • 網站: http://www.britishmuseum.org/
  • 地址: British Museum, Great Russell Street, London, WC1B 3DG (google map)
  • Underground: 
    Tottenham Court Road (500m)
    Holborn (500m)
    Russell Square (800m)
    Goodge Street (800m)
  • 票價: FREE!!!
  • 開放時間: 10:00-17:30 週五延長至 20:30閉館
  • 參觀日期: 2013/5

 

※ 備註:這篇有滿多木乃伊的,會怕的可以快轉(?!)

 

f56b389f18906da9dcc2bd23a1e94747

從 巴黎 回倫敦後,歐洲行也即將畫上尾聲。

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是我們英國最後一站,即使長途旅行疲憊不堪、累到腳不是自己的,回倫敦的第一天還是前往 大英博物館 踩點!!!

去大英有四個地鐵站都滿近的,選了每次換車都被月台裝飾的埃及木乃伊壁紙吸引、印象深刻的 Holborn Station 下車,步行約500公尺就可以到。

 

6cf65c061c73435d8eb293650b04c083

在門口遇見一些學生在玩大地遊戲,製服也超蘇格蘭風!!!!

大英博物館 常常可以看見英國的中小學校戶外教學,真的是好幸福阿~從小就可以受這些稀世珍品薰陶。

IMG_6285_副本.jpg

IMG_6277_副本.jpg

大英博物館正面,門面來說頗低調,希臘式柱廊很常見,門廊上也沒有刻上大英博物館的字樣,要不是因為它相當出名,我想應該很容易被誤認成其他機構吧?!

 

IMG_6287_副本.jpg

IMG_6289_副本.jpg

正面左右都有偏殿,相機不夠廣無法完整拍下!!

 

IMG_6290_副本.jpg

ba4b9bb371fb222b57d9c1643bc074f5

56c83f26687e50e12a215387c714cbf2

入內參觀可以說是免費的,有自由捐獻箱 (建議捐五磅),但真的有投錢的人不多XD

 

IMG_6253_副本.jpg

入口中庭就有諮詢處 infomation,櫃台小姐不想入鏡就馬賽克了,大英博物館裡面是可以拍照的喔,但不能開閃光燈!!

 

IMG_6254_副本.jpg

博物館地圖在諮詢處旁就可以拿,也是自由捐獻 (建議1英鎊)

 

IMG_6274_副本.jpg

IMG_6273_副本.jpg

中庭 Great Court,是大英博物館最出名的地方之一,全由2436塊三角形玻璃片組成、是目前歐洲最大的室內廣場。

原先廣場是沒有屋頂的,展區動線不順暢,常常得繞道而行,隨著近年老建築再生,特別是在法國巴黎 羅浮宮 Musée du Louvre (影片) 著名的金字塔改造後,大英博物館的改造計畫趨於明朗化,1994年由 福斯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 Foster + Partners 重新設計,2000年大英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問世,過去凌亂的動線大大改善(雖然還是不完美XD)、連不吸引人的附屬設施都開始引人駐足,廣場成為一個不看展也能悠閒耗時間的好地方。

 

後來回台灣後偶然參與了 高雄美術館 x 福斯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特展《建築的藝術 Foster+Partners: The Art of Architecture

福斯特 Foster 自 1967 年創立至今,是世界頂尖的建築事務,從城市規劃、公共建設、機場、博物館、辦公大樓、住宅等皆有世界等級的優秀作品,獲頒獎項超過675個,更贏得了120多次國際大賽,上面兩張照片,就是在展覽中拍攝的大英博物館,也是我們一般人親臨現場看不見的全貌角度!!

 

ca56249fc2323b66f587fee847ba8d0f IMG_6271_副本.jpg

IMG_6256_副本.jpg 26490bcdb42f479db556a543c6b37676

Two house frontal totem poles, Haida, British Columbia, Canada, about 1850 AD

改造過後的中庭相當寬敞明亮,中央是閱覽室,四周則是展館,將不同樓層連結在一起,動線雖然還是稍亂了點展館跳來跳去,但逛起來相對比其他較老舊的博物館省力。

 

IMG_6267_副本.jpg

照片/ wikipedia

大英博物館閱讀室 British Museum Reading Room

不知道為什麼沒看到入口進去,可能是沒有仔細找吧,超氣派的大穹頂就這樣錯過啦嗚嗚嗚,實在太可惜,感覺是必訪景點!!

 

1236822bb72341de4f58d5477ad26e94

中庭上層還有咖啡廳.餐廳

 

81f4c11316302aa3ab686c1f1552ec24

常設展覽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層(實際有 B2-6F 的設施):有美洲館、中東館、古埃及館、古希臘和羅馬館、亞洲館、歐洲館、非洲館等等。

 

f5bb8b404e5f9eecc4027ef9c83c2ebb

樓梯讓我想到 ► 羅浮宮 Musée du Louvre

 

a5263a689c6819b5c4d5ae5a47aa94e6 ec8f69d18527eb5af025ed1fcfa274d7

因為我和陳先生都太太太愛木乃伊了,聽說大英的木乃伊數量驚人一直好期待,一開始就直奔埃及館!!

 

86376f75f062b4116f3b137487b73b87

f452c9a18cbc339cb54a25be78ee07a4

a7743f2533f1e3aeaf65dcca585624a0

Mummy of Cleopatra from Thebes / 17歲的年輕女性

 

bccddb9f023738e0acfd19685685a4bc

不同時代的棺木裝飾也不盡相同,各式各樣的木乃伊實在太讓人嘆為觀止,雖然埃及人都渴望永恆,但不難發現木乃伊還是有明顯的階級之分,有些棺木華麗奪目,有些則很黯淡,但不變的是不管窮人還是富人,人人都相信死而復生!!

 

c5a02e0ead6f116425176d0b9602756b

也有很小size的木乃伊,不太確定是不是就是兩歲的那個木乃伊?!

a72e56a6463a893a4218e77668fd7bb4

34adb98742191cb0bbb51c35c5403e3b

大英博物館有大量 Mummy 的棺木,每一個都很精緻

 

daadb25959f6a457e98b46f1151a60d8

23e54cef1f9cd6dfb69c9291f6451cc4

1b54453929b931499223dc6f9248094c

cdf53b0c46fd90d9066d5c9c59c72303

保存算非常完整的開封木乃伊?!

這一具幾乎是人乾了,不知道其他木乃伊裡面是不是也是這樣,因,胸腔皺皺的、腹腔的部分有個洞,可能是挖內臟用的?!

仔細看皮膚、頭髮都還能看出些端倪。

之前在 巴黎 Les Catacombes de Paris 超驚悚百萬地下人骨墓穴 被一堆人骨驚呆了,所以這裡一具裸露的完整人骨並沒有嚇到我們。

 

a65e8a0aef39f552381293be6f712ed7

Mummy and coffins of Hornedjitef

 

棺木的裝飾都是依循挨及傳統殯葬形式裝飾的,外層雕刻多與埃及的神象有關、以及「埃及死者之書 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」的棺材文雕刻,內容多是關於來日、通往光名處等。

通常在棺木內部會有 sky goddess Nut 女神子宮的相關的雕刻,象徵 rebirth

 

132cf4392e0a0b1a807144b33a85a5a7

f107eb46e963ee8b025bf8242cc7a360

大英博物館多數的木乃伊都有未拆封的X光照認證 (拆掉也很可惜不知道怎麼裝回去了吧@@)

 

15547a4e2e6a5882ed8df558eea0882e dd7717bac7495491dd5272363e1a8a49

如果有人好奇木乃伊的製作過程,可以點圖放大觀看

主要的過程就是:清潔 → 移出內臟→ 乾燥 泡鹼(鹽) / 防腐約40-70天以上 → 在空空的腹腔填入香料 → 樹脂黏著 → 包紮

其中內臟的部分,是要除去所有的水分,連大腦都會從鼻腔取出,但心臟保留,因為心臟是在未來的世界需要接受審判的依據

而包渣裝飾的部分,因為皮膚會因為抽乾身體、掏空腹腔而完全失去水分及脂肪而變得相當乾裂,皮膚也變皺,這時候會使用黏著劑或是一些裝飾來包裝木乃伊,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會看見木乃伊有面具的原因,而最外層才是層層包覆的棺木。

 

07ce066fb2a8e825edb8d4080f4104de

這個木乃伊是埃及公主的棺蓋,是館內相當出名的木乃伊,2007年曾經在台灣辦過展覽的《不幸的木乃伊》,彷彿有詛咒似的,凡擁有過它的主人都會遭側不幸,不是消失就是發生意外,經過傳說、媒體渲染,不幸的木乃伊因此聲名大噪,許多人都相信這棺板擁有超自然的能力。

 

1889年大英才獲得這塊棺板,棺板上圖騰上有描繪太陽、女神 Nut、人頭鳥身....等等。

早期的木乃伊包好後會再用面具裝飾逝者,但後來像這種圖騰精美、雕刻精細的裝飾華麗棺蓋就漸漸取代面具。

 

53e1140f864f0fd97ee1935864492dac

這些就是拿來放內臟的罐子

 

ba7f9752f165e8f26fd500360defd38f

製作過程大同小義,但事實上不同階級用的材料跟細緻度也相差甚遠,一般平民百姓用的當然不如貴族來的完善,保存的完整程度也會有等級的差距

 

f5f16554d5f9717f5d9ad28224ddb1f8

已乾縮的身體,聽說古埃及人會用沙漠滾燙乾燥的沙來保存屍體不被腐化,而且都是側身下葬的

 

e9e0ad08cc59135298dceb2488d213bf

只剩骨頭的

 

06ba5c0e3c55a0c7e624fabf1fe9430c

還有貓咪木乃伊、魚木乃伊

 

f5eaecdfe37063eca8088ed1d08f953c

7a6b8daf5ac60711cffa0ca62a4a6f9c

當然埃及人也會把自己喜愛的寵物製成木乃伊,so sad!!

最右邊是一般的貓咪,中間矮的則是小貓

雖然對木乃伊充滿了好奇,但製作的過程真的頗慘忍 =(

 

1461fd851693547150f2ece24dc44d7f

b915bd99883195f87f7daddeeb4cf59d

4a5c223e514add0bedcc022d06ddd071

木乃伊不是第一次看到,但這麼大量動物 Mummy 還是第一次見。

牛、朱鷺、魚、鱷魚...各種動物都有可能被製成木乃伊,埃及人把動物做成木乃伊是希望用來與逝者做伴,另外也有可能是某動物被視為神的化身,又或者是逝者的食物@@

很多時候是專門養動物來宰殺做成木乃伊的=(

 

3537c5f8a3802f713d0285b0ea32ff63

15814b58a28e212382c035a7d6800f51

bb5583eb9158b2e5b3f46395e48a2875

埃及的壁畫一向很有自己的特色,喜歡展現結構最完整的那一部分,所以頭是側臉、身體是側面的、四肢多是擺動的側面,喜歡表線結構的埃及人繪畫風格也非常好認!!

 

0384c0b4e49b57e3da8600534bbe034a

拉美西斯二世頭像 Colossal statue of Amenhotep III, c.1370 BC

三千多年前的石像,鎮館之寶之一!!!!

aed1ef94ec60134b04d1a8b315510dd4 IMG_6228_副本.jpg

Amenhotep III

 

IMG_6223_副本.jpg

 

2dbc20f12c2943c320693dfb9ddc762d

IMG_6226_副本.jpg

IMG_6224_副本.jpg

Three black granite statues of the pharaoh Senusret III, c.1850 B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