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帝的建築師 高第:誕生165周年大展,展出 建築鬼才 安東尼‧高第 Antoni Gaudi 不同時期的風格發展、知名鉅作。
高第曾說「直線屬於人類,曲線屬於上帝」,除了早期作品之外,極少能看見死板板的直線;不循規蹈矩必然得發展出自己的獨創工法,他不但有技術理性、更具想像的感性。
展區介紹
- 神之始,高第奉獻建築的一生
- 神之變,高第建築三階段
- 神之作,聖家堂
- 神之符,高第作品解碼
華山展區借件聖家堂、加泰隆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、加泰隆尼亞基金會米拉之家…共63件建築模型,鉅細靡遺解析高地特有的建築工法,能從中體會高第透過實驗完成世紀巨作的軌跡。
上帝的建築師 高第:誕生165周年大展
Architect of God: The 165th Anniversary of Antoni Gaudi
- 網站:高第展網站
- FB:高第展臉書粉絲團
- 展演館別: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東2館四連棟CD
- 借展單位:聖家堂、加泰隆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、加泰隆尼亞基金會-米拉之家
- 展出日期:2017/7/26-2017/9/17
- 開放時間:10:00-18:00 (17:30停止售票入場)
- 票價:
全票NT320
優待票NT280
敬老特惠票160
6歲以下孩童與身心障礙者免票入場 - 參觀日期:2017/7/26、8/26
去完巴塞隆納後,實在無法隱藏內心對高第的崇拜,一得知建築女帝 Zaha Hadid 和 安東尼‧高第 Antoni Gaudi 即將在台灣推出展覽後一直超級期待!!
等不了陳先生,第一天開展就自己先跑去看啦~隔了一個月後又用雙展聯票再了看一次 lol
安東尼·高第 Antoni Gaudí 是標準的加泰隆尼亞人,作風硬派獨樹一格,他的作品不像一般的建築,「上帝的建築師」把紙上談兵的幻想實現,他是天才,也是瘋子。
加泰隆尼亞人從不承認自己是西班牙人,他們有強烈的民族意識,在西班牙旅遊的時不時都會看到一些自治區獨立運動的標語或活動。
因為有資產階級為後盾,當時加泰隆尼亞藝術家吸收歐洲各地的新藝術主義,創造自成一派的建築風格,當時又正好巴塞隆納進行市地擴建,過去想不到的、不接受的,全部都在這個時期盡情揮灑,當時的富豪更以住在蛋黃區裡的現代主義建築裡為榮,紛紛邀請大師進行設計重建、改造宅第,也使得「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」在建築界發光發熱。
其中加泰隆尼亞建築三傑指:
- 安東尼·高第 Antoni Gaudí i Cornet
- 多明尼克 Lluis Domènech i Montaner
- 普意居 Josep Puig i Cadafalch
進入展場會看到巨型的木製高架結構,打造有如身在聖殿的感覺,在室內創造出另一個獨立空間,堆疊層次與流動性,雖然使用的工法與高地擅長的完全不同,但大型複雜的拱頂結構依然相當吸睛,好似在與大師的建築對話。
高第七棟被 UNESCO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作品:
- 文森之家 Casa Vicens 1883-1888
- 奎爾宮 Palau Güell 1886 – 1889
- 奎爾公園 Parc Güell 1900-1914
- 巴特婁之家 Casa Batlló 1904-1906
- 米拉之家 La Pedrera – Casa Milà 1906-1912
- 科隆尼亞小教堂 La Cripta de la Colonia Güell 1908 – 1917
- 聖家堂 La Sagrada Familia 1882-202?
該圖標註的還有,卡爾文特之家 Casa Calvet、聖德雷莎學院 Col·legi de les Teresianes 有興趣可以自行查詢哦!!
高第的一生有如一朵燦爛的向日葵,從他的首件作品 文森之家 Casa Vicens 發表後一炮而紅,他遇上了最大的贊助者 奎爾先生,並完成越來越多經典之作,七件世界文化遺產就有三件與奎爾先生合作,而高第在人生最後的43年間全都奉獻給了 聖家堂 La Sagrada Familia。
高第是時代的火炬,璀璨光芒不隨著他的離去而消逝,生命會離開但美會留下,高第影響了世世代代的建築美學,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,每個作品都像是他留給世人的禮物,存在於夢幻與真實之間。
(左) 科隆尼亞小教堂設計模型
(右) 聖家堂中殿大窗模型
聖家堂 中殿屋頂模型
家具設計師 – 高第
高第也是家具的設計師,幾個椅子作品中,利用椅子前高後低的設計來支撐身體,或是保留了類似人體坐過的痕跡,不直挺挺的椅腳都可以看出高第獨特的風格
許多建築中的小零件、金屬鐵件都是高第手工捏模的,展區中有米拉之家門把與防盜眼的複製品模型,能把這種東西設計成不規則甚至類似蜂窩的形狀真是不可思議
文森之家 Casa Vicens
參考遊記:►文森之家 Casa Vicens 新摩爾式建築 高第的起點
高第的第一件重要作品,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外觀使用彩色的格狀磁磚,但排列組合不同、使用的建材跟元素複雜多變,看起來完全不會單調
在這個時期高第的建築具有濃濃的東方色彩,融合伊斯蘭教、阿拉伯與歐洲哥德式風格,但高第也不完全只是仿造拼貼,他的自我風格依然強烈
在歐洲各大城市,防盜功能是建築重要考量,但圍牆如何兼具美觀也是高第所思考的
高第在 文森之家 Casa Vicens 以棕葉造型設計圍籬,後來也運用在奎爾公園 Parc Güell、奎爾宮 Palau Güell 上面,花卉、各種職務都納入設計,從建築初期就可以看到高第熱愛大自然的影子
奇想屋 Villa Quijano-El Capricho
奇想屋是一棟坐落在西班牙北部的避暑別墅,也是高第不位於巴塞隆納的作品,但是一樣跟他重要的資金贊助者奎爾有關係,屋主是奎爾的姻親,從此高第變展開了一連串與金主奎爾的合作關係。
他們同為加泰隆尼亞人,擁有同樣的信念,到後來奎爾先生不只是高第的資助者,更成了交心的朋友,他們合作的個作品都成為經典之作。
奇想屋的年代跟文森之家差不多,都混合了異國情調,例如高塔仿造伊斯蘭清真寺喚拜塔的樣式,彩瓷磚牆也特別華麗,在這之後高第便有不少作品以單支高塔表現,例如奎爾公園的糖果屋、巴特婁之家的聖喬治屠龍劍…等等
奇想屋位於一個狹長的坡地,建築被侷限為長形,為了在有限的地塊發展又不過於單調,奇想屋有不少繁複的突出裝飾,例如象徵音樂的五線譜欄杆
另外由於建築是向著陽光建造的,高第特別設計外牆滿滿的向日葵彩釉磚,在華山展區內有一塊磁磚就是建造時留下來的。
奎爾宮 Palacio Güell
參考遊記:►奎爾宮 Palau Güell 詭譎神秘的奢華宅第
工業大亨奎爾 Eusebi Güell (抑是高第最大金主) 的住宅,共有四樓、頂樓、地下室,外在設計相當樸素,最顯眼的就是門前的奎爾家徽跟兩個用拋物線拱型門,這種設計可以輕易的讓奎爾先生的客人乘著馬車通過,順著螺旋型廊道進入地下室的馬廄,在宮殿中也不乏拋物線拱型的設計。
這時期的高第建築,還是可以看到些菱菱角角,但也可以看出高第自我風格的轉變過程,並且囊括高第後期建築中大部分的元素。
奎爾宮 Palacio Güell 最吸睛的莫過於屋頂平台上的造型煙囪
尖塔作為煙囪或是通風用,高第的個性從不會漏掉什麼小細節,一直以來尖塔都是他最愛做文章的地方
富童趣的煙囪很得我心,還記得參觀完奎爾宮後,馬上在正對面的小店裡買了幾個煙囪回家當紀念品呢XDD
德雷莎學院 (特瑞莎學院) Col·legi de les Teresianes
直至目前還是一所宗教女子學校,不開放參觀,在高第前就建好了外牆與地基,只能以現有格局做規劃,但礙於德雷莎修女希望學院形象簡樸、沒有經費採用高第華麗的磚牆設計。
恰巧碰上了高第現代主義轉型期,漸漸的開始偏向使用大自然的線條,高地混合舊時代的哥德式建築,用物理科學實證的方法實驗、再以建築作為實證。
例如學校內的迴廊採用拋物線拱型,流線型降低了壓迫感、取代了哥德式尖拱,容納更多的採光,利用光線及拋物線的光影締造層次,毫不奢華,卻也能看出其中的不簡單。
鋼懸鏈拱模型
展場內有一區利用直線光束締造拋物拱型,是台灣數位藝術家王連晟的作品。
科隆尼亞小教堂 La Cripta de la Colonia Güell 是為了紡織村工人建造的鄉間小教堂,因為奎爾先生重病被迫停工只有完成地下室,但科隆尼亞小教堂是高第懸鏈拱結構重要的實踐。
高第花了10年的時間研究 懸鏈拱結構(反懸鏈式曲線拱) Catenary Arch,用細線懸掛沙包形成自然下垂的弧線,再利用當時相機科技,把照片反過來看就是建築預想的模樣 (展場內則是利用鏡面反射)
沙包可用於計算建築施力,而弧度則取決於沙包的距離與重量,後來懸鏈拱工法也是設計聖家堂的重要基礎。
“Anything created by human beings is already in the great book of nature.” -Antoni Gaudi
任何人類的創造都來自於已存在的大自然,高第建築後期為自然主義的成熟期,他師法大自然,而這位老師賦與高第的可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,高第有了大自然作為後盾,充滿了源源不絕得靈感,作品更為成熟,也穩固了自己強烈的風格。
巴特婁之家 Casa Batlló
位於巴塞隆納的 格拉西亞大道 Passeig de Gràcia,這裡是擴建區的精華地段,也是富商最愛入主的蛋黃區,附近滿是名品店,在一區現代風格的建築當中,巴特婁之家相當醒目。
巴特婁先生與奎爾先生同事紡織業大亨,他的家是由高第後來經手改建的。
外牆馬賽克拼貼瓷磚與彩色玻璃在不同光線下產生光影變化,夜晚打著燈更充滿了迷幻色彩
建築支柱如若人骨、窗櫺彷彿骷髏頭,別具童話色彩的「喬治屠龍」的故事深值建築設計中,頂樓設計成巨龍的狀,巨大的「龍腹」從外牆就能看出,龍的背脊、鱗片閃閃發光,十字型尖塔像是聖喬治把劍插在龍背上那樣,高第毫不猶豫的將童趣抽象展現在豪宅。
米拉之家 Casa Milà ( La Pedrera)
參考遊記:►米拉之家 La Pedrera – Casa Milà 高第的海洋狂想曲
米拉之家是我第一個參觀的高第作品,腹地頗大,還有巨大的天井讓陽光灑入,色彩奪目的大廳、迴旋樓梯都能看出高第熱愛使用曲線取代直線
這棟建築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完全使用柱子支撐重量,牆面只用來區隔並沒有支撐力,所以能隨意調整隔間,也因為這樣在後來租給別人使用時改了又改,每個樓層房間格局都大不相同
高第用傳統乳白色石材搭配交錯的波浪型降低石材的厚重之感,好似沙漠中土著的洞穴,也像海浪的律動,而窗戶及陽台像極了海蝕洞
波浪、海浪、海蝕洞相互協調,是很標準的高第式自然主義。
六角地磚是當時我們在米拉之家參觀的重點,高第利用六角形連接規律的特性,設計將圖案完整且巧妙的接在一起,螺旋接著螺旋、海星接著海星、章魚接著章魚,即使使地上踩著的磁磚都能大作文章
這個地磚原本要用在巴特婁之家,但似乎米拉之家波浪海洋之感更豐富些,後來甚至被政府鋪設在感恩大道上其他地方。
高第喜歡對高塔、煙囪、通風管做不同的設計,米拉之家的頂樓變成一堆羅馬士兵的鋼盔帽,展區這個模型應該幾乎是 1:1 的大小了
因為高第對於大自然的靈感也來自人